“文化素養”考點,涉及到古代地理、傳統節日、人物稱謂、傳統科技、科舉制度。
物質文化遺產
1.十朝古都
西安,自周朝開始至唐,有十個王朝在此建都,故稱十朝古都。
2.九朝古都
洛陽,自東周開始至五代后唐,有九個王朝在此建都,故稱九朝古都。
3.六朝古都
南京,自三國東吳開始至南朝宋、齊、梁、陳,有六個王朝在此建都,故稱六朝古都。
4.五岳
北岳恒山、西岳華山、東岳泰山、中岳嵩山、南岳衡山。
5.宋五大名窯
宋代瓷器生產,以汝窯、官窯、哥窯、鈞窯、定窯產品最為有名,后人統稱為“宋代五大名窯”。
傳統習俗
1.春節
我國傳統習俗中最隆重的節日。此節乃一歲之首。古人又稱元日、元且、元正、新春、新正等,而今人稱春節,是在采用公歷紀元后。古代“春節”與“春季”為同義詞。春節習俗一方面是慶賀過去的一年,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樂、五谷豐登、人畜興旺,多與農事有關。迎龍舞龍為取悅龍神保佑,風調雨順;舞獅源于震懾糟蹋莊稼,殘害人畜之怪獸的傳說。隨著社會的發展,接神、敬天等活動已逐漸淘汰,燃硬炮、貼聯、掛年畫、要龍燈、舞獅子、拜年賀喜等習俗至今仍廣為流行。
2.元宵
我國民間傳統節日,又稱正月半、上元節、燈節。元宵習俗有賞花燈、包餃子、鬧年鼓、迎廁神、猜燈謎等。宋代始有吃元宵的習俗。元宵即圓子,用糯米粉做成實心的或帶餡的圓子,可帶湯吃,也可炒吃、蒸吃。
3.清明
我國民間傳統節日。按陰歷算在三月上半月,按陽歷算則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,此時天氣轉暖,風和日麗,“萬物至此皆潔齊而清明”,清明節由此得名。其習
俗有掃墓、踏青、蕩秋千、放風箏、插柳戴花等。歷代文人都有以清明為題材作詩的。
4.端午
我國民間傳統節日,又稱端陽、重午、重五,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儀式,因“五”與“午”同音,農歷五月初五遂成端午節。一般認為,該節與紀念屈原有關。屈原忠而被黜,投水自盡,于是人們以吃粽子、賽龍舟等來悼念他,端午習俗有喝雄黃酒、掛香袋、吃粽子、插花和昌蒲、斗百草、驅五毒等。
5.中秋
我國民間傳統節日,又稱團圓節。農歷八月在秋季之中,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,故稱中秋。秋高氣爽,明月當空,故有賞月與祭月之俗,圓月帶來的團圓的聯想,使中秋節更加深入人心。唐代將嫦娥奔月與中秋賞月聯系起來后,更富浪漫色彩,歷代詩人以中秋為題材
作詩的很多。中秋節的主要習俗有賞月、祭月、觀潮吃月餅等。
6.重陽
我國民間傳統節日?!兑捉洝穼ⅰ熬拧倍殛枖?兩九相重,故農歷九月初九為“重陽”。重陽時節,秋高氣爽,風清月潔,故有登高望遠、賞菊賦詩、喝菊花酒插茱萸等習俗。唐人有“遍插茱少一人”的詩句。
7.十二生肖
又稱屬相。古代術數家拿十二種動物來配十二地支,子為鼠.丑為牛,寅為虎,卯為兔,辰為龍,巳為蛇,午為馬,未為羊,申為猴,酉為雞,戌為狗,亥為豬。后以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,如子年生的肖鼠,亥年生的肖豬,稱為十二生肖。在古代,十二生肖常被涂上迷信色彩,一遇休戚禍福,往往牽扯起來,特別是在婚配中男女屬相很有講究,有所謂“雞狗斷頭婚”“龍虎不相容”等說法。
8.少數民族節日
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,各民族有自己的不同節日,譬如,維吾爾族的肉孜節、古爾邦節,藏族的藏歷新年,傣族的潑水節等。少數民族的節日,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習俗中的一部分。
科舉制度
1.孝廉
漢代察舉制的科目之一。孝廉是孝順父母、辦事廉正的意思。
2.科舉
科舉指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。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,所以叫科舉。從隋代至明清,科舉制實行了—千三百多年。到明朝,科舉考試形成了完備的制度,共分四級:院試(即童生試)、鄉試、會試和殿試,考試內容基本是儒家經義,以“四書”文句為題,規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,解釋必須以朱熹《四書集注》為準。
3.及第
及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,應試未中的叫落第、下第?!暗强啤笔羌暗诘膭e稱,也就是考中進士。
4.進士
進士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。
5.狀元
科舉制度殿試第一名,又稱殿元、鼎元,為科名中最高榮譽。歷史上獲狀元稱號的有一千多人,但真正參加殿試被錄取的大約七百五十名左右。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、王維,宋代文天祥都是經殿試而被賜狀元稱號的。
6.八股文
明清科舉考試制度所規定的一種文體,也叫時文、制義、制藝、時藝、四書文、八比文。這種文體有一套固定的格式,規定由破題、承題、起講、人手、起股、中股、后股、束股八個部分組成,每一部分的句數、句型也都有嚴格的限定。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,八股文都起到了束縛思想、摧殘人才的作用。
7.金榜
古代科舉制度殿試后錄取進士,揭曉名次的布告,因用黃紙書寫,故而稱黃甲、金榜。多由皇帝點定,俗稱皇榜??贾羞M士就稱金榜題名。
8.書院
唐宋至明清出現的一種獨立的教育機構,是私人或官府所設的聚徒講授、研究學問的場所,宋代著名的四大書院是: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、湖南善化的岳麓書院、湖南衡陽的石鼓書院和河南商丘的應天府書院。
9.鄉試
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(包括京城)舉行的一次考試,因在秋八月舉行,故又稱秋闈(闈,考場)。主考官由皇帝委派??己蟀l布正、副榜,正榜所取的叫舉人,第一名叫解元。
10.連中三元
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,凡在鄉、會、殿三試中連續獲得第一名,被稱為“連中三元”。
傳統科技文化
1.四大發明
造紙術、指南針、火藥、印刷術。
2《九章算術》
中國古代最早的數學專著,成書于東漢初年。
3.《黃帝內經》
春秋戰國時即成書,是我國第一部醫學著作。
傳統藝術
1.書法
書法講究線條、對稱、變化、章法、風格美等。
2.“書圣”
王羲之,東晉書法家,兼善隸、草、楷、行各體。
3.“楷書四大家”
歐陽詢、顏真卿、柳公權和趙孟頻。
4.“歲寒三友”
中國繪畫中常以“松、竹、梅”為題材。
5“四君子”
中國繪畫中常以梅、蘭、竹、菊為題材,寓意“高潔”等
6.文房四寶
筆、墨、紙、硯。
7.昆曲
發源于江蘇昆山,有六百多年歷史,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“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”名單。
8.京劇
清代道光年間,在各種戲曲聲腔影響下形成的新劇種,近代以來發展很快,成為中國傳統代表劇種。
9.武術
《辭?!返慕忉尀?quot;我國民族體育的主要內容之一,是幾干年來我國人民用以鍛煉身體和自衛的一種方法?!蔽湫g是我國特有的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。
10.少數民族傳統藝術
我國各少數民族都留存下來的寶貴的傳統藝術作品,包括少數民族的音樂、舞蹈、戲劇、繪畫和民間工藝,比如蒙古族民間樂器、維吾爾族歌舞,藏戲和唐卡等。
古代地理
1.中國
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。但在古代文獻中它是一個多義性的詞組。從春秋戰國至宋元明清,多用來泛指中原地區。如孟子《齊桓晉文之事》:“蒞中國而撫四夷也。"司馬光《赤壁之戰》:“若能以昊、越之眾與中國抗衡,不如早與之絕”、“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"。
2.中華
上古時期華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黃河流域一帶。故稱“中華”,后常用來泛指中原地區。如《三國志》:“其地東接中華,西通西域?!苯褚殉蔀橹袊膭e稱。
3.九州
傳說中的我國上古時期劃分的九個行政區域,州名分別為:冀、兗、青、徐、揚、荊、豫、梁、雍。
4.海內
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海,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。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:“海內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?!彼抉R光《赤壁之戰》:“海內大亂,將軍起兵江東?!?/p>
5.五岳
五大名山的總稱,即東岳泰山、西岳華山、中岳嵩山、北岳恒山、南岳衡山。
6.佛教四大名山
山西五臺山、浙江普陀山、安徽九華山、四川峨嵋山。
7.山水陰陽
古代以山南、水北為陽,以山北、水南為陰。
傳統思想文化
秦
(1)百家爭鳴
春秋戰國,思想家輩出,學派紛起林立,形成“百家爭鳴”,為中國思想文化之源?!稘h書·藝文志》列出學派十家:儒家、道家、陰陽家、法家、名家、墨家、縱橫家、雜家、農家和小說家。
(2)先秦代表思想流派
先秦代表思想流派并對后世影響較大的有:孔子、孟子為代表的儒家,老子、莊子為代表的道家,韓非子為代表的法家。墨子為代表的墨家,在當時影響也很大,與儒家并稱為“顯學”。儒家說“愛人”,墨家說“兼愛”。思想看似相近,但有差別。儒家“愛人”是“有差等"的,墨家“兼愛”是“無差等"的。
(3)“天人合一”與“天人相分”
天人關系是中國先秦哲學爭論的重要問題。天人關系的核心是人作為主體同他的周圍世界客體的關系,也是思維同存在的關系。中國思想家很早就對哲學的基本問題進行了思考。
古代稱謂
1.年齡稱謂
12歲(女)金釵之年
13歲(女)—豆蔻年華
15歲(女)及笄之年
16歲(女)碧玉年華
20歲(女)桃李年華
24歲(女)花信年華
始齔、齠年:男孩八歲
束發:男子十五歲
弱冠:男子二十歲
而立:男子三十歲
不惑:男子四十歲
知命:男子五十歲
2.別稱
父母稱高堂、椿萱、雙親。
妻父俗稱丈人,雅稱岳父、泰山。
兄弟稱昆仲、棠棣、手足。
老師稱先生、夫子、恩師。
學生稱門生、受業。
學堂稱寒窗、雞窗,同學為同窗。
女婿稱東床、東坦、嬌客。
3.諱稱
天子、太后、公卿王侯之死稱:薨、崩、百歲、干秋、晏駕、山陵崩等。
父母之死稱:見背、孤露、棄養等。
佛道徒之死稱:涅槃、圓寂、坐化、羽化、仙游、
仙逝等?!跋墒拧爆F也用于稱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。
一般人的死稱:亡故、長眠、長逝、過世、謝世、壽終、殞命、捐生、就木、溘逝、老、故、逝、終等。
天文歷法
1.四象
古人把東、北、西、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為四種動物形象,叫做四象。后人也通俗地稱四象為左青龍、右白虎、南朱雀、北玄武。
2五更
我國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,用鼓打更報時,所以叫作五更、五鼓,或稱五夜。
一更—黃昏、一鼓、甲夜—19-21點
二更——人定、二鼓、乙夜—21-23點
三更——夜半、三鼓、丙夜—23-1點
四更——雞鳴、四鼓、丁夜—1-3點
五更—平旦、五鼓、戊夜—3-5點
3.二十四節氣
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歷法的重要組成部分。為了便于記憶,人們編出了歌謠:“春雨驚春清谷天,夏滿芒夏暑相連,秋處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?!?/p>
4.四時
指春夏秋冬四季。
5.干支
天干地支的合稱。天干: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;地支: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。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,古人以此作為年、月、日、時的序號,叫“干支紀法”。
6.紀年法
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:
(1)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。
(2)年號紀年法。
(3)干支紀年法。
(4)年號干支兼用法。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,干支列后。